#日式味噌番茄醬

又是懶人媽媽再一發

家裡有每日一放學回家就像跳針的光碟不斷高喊肚子餓,片刻都不得等的小孩, 對懶人媽媽來說是一件非常非常緊張的事。

我無法像OLIVER15分鐘上四道菜,還好懶人大都有一些小聰明,我也是這樣被訓練出來的,長期下來家裡的冰箱裡隨時有冷凍的濃湯、滷汁應付餓不得的小孩。

冬天是番茄盛產季節,吃膩了義大利式的番茄口味,這回改做日式味噌番茄醬

   以往為了口感我大都會先將番茄去皮,但這幾次做番茄醬我為了保存更多茄紅素不再去皮,因為茄紅素除了在番茄的果肉上外表皮也很多,同時;由於茄紅素為脂溶性,煮熟會比以生吃更能增加茄紅素的吸收,所以在番茄盛產的現在,我家是餐餐都有番茄。

市售的蕃茄醬幾乎都放過多的糖、鹽、人工食用色素和化學添加劑,自製蕃茄醬簡單,口味隨個人喜好調整,做義大利式番茄醬我會加紅椒增加色澤,加荳蔻或月桂葉或其他香料等則是為了增加香氣。

但是

#日式味噌番茄醬#

我的材料就簡單多了,只有薑、蕃茄、洋蔥、醬油和味噌而已

    由於薑的功用是提供風味,是廚房裡不可或缺常用的香辛調味料,芳香成分的「薑油桐」及「薑油酚」具有調味和促進食慾的作用,料理時加點薑末,食物就能搖身一變,令人垂涎,尤其煮海鮮、魚類去腥,調味、軀寒都少不了它。所以它的好處不在於提供營養素,而在於它具有多樣的保健功效。

為了口感我會把薑切細切碎,不仔細咀嚼絕對察覺不出來的辛辣口感,就像水餃我也喜歡吃有加薑的水餃,這個日式味噌番茄醬也是這樣的想法。

 

 

    加洋蔥是為了用它的甜去壓蕃茄的酸,一般我是用白皮的品種因為水分和甜度較高,長時間烹煮後會有漂亮的焦糖色為菜肴帶來微甜的濃郁口感,要把洋葱炒出甜味必須得逆紋薄片切,這是做了好久料理才發現的秘訣,這樣才能把洋蔥的纖維切斷,用小火加熱讓洋蔥慢慢釋出糖分,不時的翻炒避免沾鍋

  

   有一句話說「番茄紅了醫生臉就綠了」,就知道番茄的保健價值有多高,主要還是他的茄紅素及有機酸,而且維生素是蘋果的10倍具抗氧化效果,怕老的那些女明星天天包包裡都要裝一小包番茄。我一般都是用牛番茄因為它的茄紅素含量比一般紅綠夾雜的番茄還要多。因為番茄的皮也有茄紅素所以現在我都不去皮,只有去蒂後胡亂的切小塊,放入已經上色後的洋蔥裡 ,拌炒一下盖上鍋蓋保持小火温度慢慢燉。有些人會加番茄罐頭,依我用過經驗來說美國的番茄罐頭較酸,義大利的番茄罐頭偏甜,而且還有一些亂七八糟的添加劑所以我都不用,只用在叢紅的牛番茄只有淡淡的土味香與番茄的酸甜。

 

   #日式味噌番茄醬#,味噌當然是重頭戲,味噌鹹香的味道與發酵的豆香搭配番茄的味道真是絕配,讓番茄醬不僅僅只是番茄醬。

味噌是以黃豆、米或麥,加上鹽,經麴菌發酵所產生的製品,根據菌種、原料的不同,所發酵的味噌在鹹度、口感上也都不同。味噌的種類繁多用不同種類的味噌做出來的味道就不同,我偏好用有顆粒的赤味噌,味噌含豐富蛋白質, 。 當中的不飽和脂肪酸、維生素E與大豆異黃酮,更有抗老化等功效。

等蕃茄軟嫩之後加入赤味噌讓彼此「水乳交融」一下,最後我會淋上一些醬油上色,讓日式味噌番茄醬更鮮紅,紅色增加食慾嘛。

  完成的日式味噌番茄醬伴義大利麵或一般麵條都非常搭,小孩放學回來青菜和麵條同時燙熟,拌上日式味噌番茄醬10分鐘就上桌,或者加上其他蔬菜也可以煮成番茄味噌湯麵。 其間的酸、甜、鹹滋味包準小孩吃完還會用舌頭把碗底舔乾抹淨。

   做料理最快樂的事莫過於把一些平常不勝起眼又便宜的食材變身成讓人垂涎欲滴的佳餚,而這樣的創新與成就感讓廚房延伸出無限的可能 。

 

  

 10553481_1111877132170449_6137285197295283280_n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我閱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