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大多數人一樣對新鮮的景點向來不會錯過,時常被強壓過境的媒體推著走,為了趕上流行能夠與新聞焦點不脫離,所以我也在春假期間風塵樸樸的趕到路過百次,也不曾進入只有18平方公里,,人口僅1萬餘人的南州鄉。
國際彩稻藝術節,一開幕就吸引大量人潮到場排隊觀看,但是想一睹LINE FRIENDS卡通明星彩色稻田,可是一場耐暑和耐力考驗,首先先得在滿天塵土飛揚的南州糖廠停車排隊,坐接駁車到慈惠護專,但是要上九尺高的高台上看熊大兔兔彩稻風采的人數有限制,所以到了現場後要頂著烈日排隊一小時左右才領得到號碼牌,領完號碼牌,又要等到指定的上台時間,所以繼續汗雨如下的排隊等一小時上台,上台美美的拍照時間只有10分鐘就得下台換另一批人;最後連買LINE紅豆餅,也要排一小時以上。儘管如此還是吸引了大批人潮前往觀賞, 微風吹過稻田撩起一波波稻浪,好像LINE FRIENDS角色跳出手機螢幕,無憂無慮在田地和村落裡奔跑的樣子,成了現代人最佳的療逾圖案。
這麼有創意的想法是屏東縣縣長,去日本旅遊時激發的靈感,當時日本青森縣已經有稻田彩繪的展現,而台灣在多年前農業試驗所就已經有了彩稻技術, 利用化學誘變培育出的變種水稻,讓其葉子可有多種顏色,運用在彩繪大地上,可以活絡地方休閒產業,提高經濟效益。2002年在苗栗縣曾經利用紫色水稻與一般綠色水稻顏色的不同,將不同苗種植於水田,隨著水稻生長而呈現圖形。苗栗場「稻田彩繪技術」近年來以非專屬授權方式,陸續技轉給各農會迄今,一次構圖面積由最初0.2公頃成長至3公頃的面積,亦曾遍跡過苗栗縣苑裡鎮、桃園縣大園鄉、桃園市、平鎮市等、台東縣關山鎮、台中縣大甲鎮等地區展示,合計約有25公頃以上稻田利用過此技術。
這回屏東國際彩稻藝術節是由LINE提供設計稿,利用紫、金、白、綠等4色彩稻,並結合將近10種專業技術,讓圖像具有立體感,由神農獎得主林清源率領農民插秧播種,種植在面積近1公頃的稻田裡,不到1個月就種出栩栩如生的LINE卡通人物。彩稻勾勒出最受台灣民眾歡迎的熊大拉著火車,上頭坐有兔兔、莎莉、詹姆士,在屏東豐饒的稻田上奔跑的樣貌。屏東縣是台灣重要的糧倉,彩稻藝術節為傳統農業導入文創、觀光、科技等元素,屏東縣政府結合知名社群通訊軟體LINE明星的角色,創造全世界第一個LINE FRIENDS彩稻田,不但為民眾帶來創新的觀光樂趣,也為農業文化創意行銷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典範
。
但是我很想問,這個彩稻節可以夯多久,它的獨特性夠不夠,它會成為屏東每年的彩稻節嗎?消費者獲得了滿足後,是否很快的就會被下一波造勢的”新鮮”景點所誘惑。
關於文化創意行銷,台灣造節運動部份我們下回再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