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愛聽故事的別看

                      台灣人的思想被禁錮太久了,追根究底還是台灣魂,台灣教育養成的八股真的是根深蒂固,文化創意是學習的來的嗎?
是我太急於跳脫舊有的思考模式,還是我想的和現實脫離太遠
“說故事”這件事是我在上學期文創的課堂上,認真的覺得學到的文創概念基本的元素,文創會不會成功故事占了非常大的比例,也是我一直想專研如何把故事寫好,說好的一件要事。
這麼重要的一件事為何會說”說故事”這三個字不正式。
台灣許多學者與社造者透過社區總體營造的過程尋找屬於在地的故事與魅力,許多地方建設慢慢的不再只是嚮往追求所謂的現代性與進步性,更重要的是本身內發性與在地性,許多學者以考古學或人類學的方式挖掘城鄉最深層最原始的文化價值來為城鄉編寫歷史,費盡心思抽絲剝繭找出屬於自己的故事,包括從哪裡來,族群怎麼開始聚集,聚落怎麼運轉?過去有甚麼的英勇事蹟或是具有代表性的事蹟,經過時間與空間的淬練,鑲嵌了成當地的風土條件,朔造了當地特有的文化資源。而這些學者透過闡述,說故事的方式 一一在文學作品上留下紀錄。
“說故事”這怎麼會不正式
小時候大家都愛聽童話故事,長大了愛看漫畫、小說、電影甚至是別人的真實故事,就像前幾年的<賈伯斯傳>繁體中文版,首刷就22萬冊,全世界20國版權、14種語言版本期銷售量可想而知,”說故事”這三個字怎會不正式?
還是要換個說詞,「敘述」?「敘事」? 「講故事」?「述論」?「說書」?
怎麼都沒有說故事來的傳神,唉,文辭囊澀變不出新詞來,真恨文學造詣不夠。
談創意大家都會提到丹麥是世界最具創意與夢想的國度,幾乎每一本文化創意的相關書籍都將丹麥創意成功原因歸功於童話世界中無限量的想像力,丹麥推崇夢想做為價值的文化底蘊與生活態度,就像美人魚這類本身具有夢幻想像特質的淒美愛情故事在世界各地流傳,不只深植於人們的童年回憶中,更在國際間成為丹麥的國家精神象徵,安徒生透過他的故事讓丹麥成了所有人投射想像的童話王國,成為世界上最幸福的國家標誌,在這裡夢想的歡樂凌駕了人們對丹麥這個國家的想像。
要做文創怎能忽略故事,以行銷來說每一個商品不都要說故事的方式嗎?品牌推出時不也要編繪一個動人的故事嗎?
Cartier定情手環、Tiffany藍色盒子的經典愛情故事,這些品牌推不出好的故事怎會暢銷,如果不生動怎會深入人心,深信不疑?現在的男人追女生沒有卡地亞,女人怎會定下心來死心塌地?男人要求婚沒有Tiffany女人怎會點頭?故事行銷所創造的威力怎能小覷?
偉人要寫傳記,執筆人怎樣也要從他小時候的生活、學習、社會關係中去感受他的思想轉化為屬於他的故事,一個偉人沒有傳記怎麼流傳,怎麼變偉人,他再偉大很快就會在時光的洪流中被淹沒,所以說:說故事怎會不重要,怎會不正式?
“說故事”,我還期望自己可以成為一個說故事達人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我閱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